国际物流也叫全球物流,是指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生产和消费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实际转移物资的国际交易或交换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货;买方接受单证、付款和收货的贸易对流条件。那么国际物流的特点是什么呢?
一、环境差异
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特别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各国物流适用法律的差异,使得国际物流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一国的物流,甚至会阻碍国际物流。
不同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导致国际物流受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持,甚至不能应用某些技术,从而导致国际物流系统的整体水平下降;各国标准不同,也造成国际物流体系难以建立;各国的物流文化也很难建立;各国的文化习俗也使国际物流体系很难建立。
因为物流环境的不同,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在多个不同的法律、人文、风俗、语言、技术、设施的环境中运作,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二、该制度的广泛性
物流业自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交流十分复杂,而国际物流又在这一复杂系统上加入了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广阔、空间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较多,所需时间较长,范围广,其直接后果是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增加了风险。
自然,也正因为如此,国际物流在融入现代系统技术后,其效果才比以往更加显著。举例来说,某一“大陆桥”开通后,国际物流速度将成倍提高,效益显著提高,这一点就是证明。
三、对标准化的要求提高
要使国际物流畅通,标准的统一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就不能提高。在美国和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使用1000×1200mm,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和条码技术等,这样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减少了转运的难度。那些不按这一标准行事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因而降低了其国际竞争力。
关于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间和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的体系比与亚、非洲等国家进行交流更为简单和有效。
四、信息系统的国际化支助
信息化是国际物流,特别是国际物流支持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国际信息系统的困难,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大,再加上世界上一些地区的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的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从而更难建立信息系统。
目前建立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较好办法是与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及时掌握各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情况,以便为作出供应或销售后勤决策提供支持。在国际物流中,最早发展的是“电子数据交换”(EDI),而基于EDI的国际物流必将对物流国际化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