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冲击下,整个国际物流市场暴露出两大问题。第一,缺乏灵活性和冗余。第二,缺乏即时需求响应的组织。中国整个国际物流体系在过去20到30年积累,缺乏灵活性和冗余。未来,我国能否像建立粮食储备一样,在物流方面进行一些战略储备?
2020年下半年,上海航空交易所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从年初的897.53飙升至1658.58,创下十多年来的新高。除了日韩航线相对稳定外,南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航线的价格已经翻了5倍甚至10倍。欧洲一些港口的一个40英尺高的柜子从往年的2000美元左右飙升至10000美元以上。
很多人会问,在这么高的运费下,我们现在能买得起什么货物?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消费品、光伏、太阳能设备组件、汽车零部件和其他与制造业有严格交货要求的货物外,许多货物无法运输。就消费品而言,其中大部分是成品,很少有半成品。因此,可以说,目前是消费品,成品正在推动这一轮商品的数量。
2021年,高运费和紧张仓位的情况将有所改善,而国际物流业更大的变化是数字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经过这一轮疫情的考验,很多物流企业都意识到了数字化服务的重要性。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预计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将在2-3年内成为每一家中大型国际供应链物流企业的标准配置,成为企业创新突破的焦点。
此外,疫情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制造’的地位,我们优秀的体系和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迅速取代的。这也为整个国际物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未来将出现一批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中国供应链物流企业。这必然会要求中国的物流和供应链企业走出国门,建立全球交通网络,从而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我个人对这一趋势非常乐观。预计在3-5年内,会出现几家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中国供应链物流企业。
我们致力于通过数字服务、标准化流程和全球协调,为企业提供更方便、更有保障的国际物流服务。实现了运输货物、运费数字化、性能商品、服务数字化、组织能力数字化,为客户提供更标准化、更有保障的国际物流服务。